說服性文章:五 個關鍵部分、步驟、範例與技巧

Author image
撰寫者  Emily Watson
2025-08-14 17:25:03 4 分鐘閱讀

想像一下,擁有說服任何人接受你的觀點的能力,無論是說服朋友或撰寫一篇具說服力的文章。這就是說服性寫作的技巧。但該從何開始?如何寫作才能說服他人?又該運用哪些技巧,才能使論點既引人入勝又令人印象深刻?

在本文中,我們將解答以上所有問題,並深入探討如何撰寫一篇能促使讀者採取行動並深入思考的說服性文章。內容豐富,讓我們開始吧!

什麼是說服性文章?

定義與目的

說服性文章是一種寫作形式,其目的在於說服或使讀者認同某個特定想法,或採取某項特定行動。作者會運用事實、邏輯,甚至情感上的呼籲來支持其論點。

當您希望說服他人接受某件事時,便會使用說服性文章。在學術環境中,學生會撰寫關於環境議題(例如,氣候變遷、塑膠污染)及政策議題(例如,服裝規定、校園徵兵)的說服性文章。在新聞領域,報紙和部落格會透過社論,以說服性的筆觸來影響大眾對於社會或政治議題的觀點。

在校園之外,說服性寫作常見於廣告中,目的是說服消費者購買產品。在法律領域,律師會運用說服性寫作,在法庭上向法官和陪審團闡述其論點。即使在書信、演講和辯論中,人們也會使用說服技巧——例如,學生說服學校董事會增加課間休息時間,或是政治人物為了推動新法案而進行遊說。

與其他類型文章的差異

說服性文章與說明性文章不同,後者僅僅是陳述已知的事實;說服性文章則帶有作者的觀點,並運用資訊和推理來支持該觀點。它也和論證性文章有所區別,論證性文章採取更演繹、更純粹邏輯的方式來說服讀者,並使用客觀研究得出的資訊。論證性文章可能會將議題的各方都呈現為具有同等效力,然後使用證據和演繹邏輯來論證其中一方的立場。

說服性文章從一開始就著重於說服讀者相信特定一方的有效性。說服性文章的例子不勝枚舉:小馬丁·路德·金的「來自伯明罕監獄的信」運用情感、事實和邏輯來爭取美國的公民權利,而湯瑪斯·潘恩的「常識」則運用事實、詞源、歷史、哲學和後勤來論證美國脫離英國獨立。

說服性文章的五大要素

現在您已了解什麼是說服性文章,接下來說明其五個基本要素。一篇好的說服性文章,應有清晰的組織結構,有效引導讀者理解論點。以下為五大要素:

1. 前言

前言旨在引起讀者興趣,並闡述文章論點,通常包含:

  • 引人入勝的開頭:運用吸睛的事實、提問或敘述,抓住讀者的目光。

  • 背景資訊:針對主題進行簡要概述,建立共同認知基礎。

  • 論點陳述:以清晰的語句,表明作者的立場。

範例:
「試想一下,如果學生延後一小時上學,將帶來更好的成績和更健康的體魄。研究顯示,延後上學時間對學生有諸多益處。學校應調整作息,以提升學生的整體福祉。」

2. 論點一:最強而有力的論證

主體段落的第一段應最具說服力,並包含以下要素:

  • 明確的主題句,點出論證的原因。

  • 佐證,例如事實、數據或專家意見。

  • 闡述佐證如何支持論點。

範例:

若論證延後上學時間,此段可著重於睡眠不足對學生表現的影響,並引用相關研究佐證睡眠的重要性。

3. 論點二:輔助論證

主體段落的第二段提供另一個強而有力的支持論點。其結構與第一段相同,但應提出不同的理由。

範例:

此段可探討延後上學時間如何減輕壓力、改善心理健康,並引用心理學家的研究。

4. 提出反論與駁斥

一篇出色的說服性文章會承認並駁斥反對意見,具體如下:

  • 提出來自反方的常見論點。

  • 說明該論點的缺失或不足之處。

  • 運用證據反駁反方論述。

範例:

校方管理人員可能認為,變更上學時間將使交通安排更為複雜。對此,可反駁學業上的益處遠勝於後勤挑戰,並舉例說明成功變更上學時間的學校。

5. 結論

結論用於強化論點,並給予讀者深刻印象:

  • 總結重點。

  • 以新穎的方式重述論點。

  • 以強而有力的結語作結,例如行動呼籲或引人深思的陳述。

範例:

「調整上學時間不僅是權宜之計,更是學生成功的必要條件。學校必須做出這項變革,以提升學業表現和整體福祉。現在,是時候以學生為先了!」

這五大要素相輔相成,使說服性文章清晰、具說服力且有效。

我該如何撰寫一篇說服性文章?

撰寫一篇說服性文章不僅僅是表達意見,還需要完善的規劃和組織。以下是撰寫一篇成功的說服性文章的步驟:

1. 選擇一個有力的主題

理想的說服性文章主題,既要具有爭議性,也要對讀者具有重要意義。避免選擇像「氣候變遷」這樣籠統的議題,而是要針對特定觀點切入,例如「為何學校應該推行週一無肉日」。好的主題能讓說服更有效。

2. 確立鮮明的立場

選擇你對議題的明確立場。一篇說服性文章應基於鮮明的立場,而非僅僅探討議題的各個面向。例如,撰寫關於學校制服的說服性文章時,不應只闡述贊成與反對的理由,而要表明你的立場:你是否支持學校實施制服?理由為何?

3. 研究並蒐集證據

有效的說服仰賴可靠的證據。準備好以事實、統計數據、專家意見或真實案例來支持你的論點。例如,若你想論證社群媒體對心理健康有負面影響,引用心理學家的相關研究,或反映青少年焦慮程度攀升的調查報告,將能強化你的論述。

4. 了解反方觀點

一篇說服性文章必須預先考量到反方論點。你的文章應設想對方可能提出的論點,並以邏輯或證據加以反駁。例如,有人可能反對延後上課時間,因為這會打亂校車時刻表,但你必須證明此舉的益處遠大於成本。

5. 以大綱組織你的論述

在開始寫作前,擬定清晰的大綱,有條理地安排你的論點、證據與反駁,使文章段落之間能流暢銜接。

6. 結構分明

如前所述,說服性文章遵循基本結構:

  • 運用引人入勝的開頭(問題、事實、軼事)和明確的論點陳述(文章核心主張)來吸引讀者。

  • 主體段落:針對每個支持論點的理由撰寫一個段落,並以證據佐證。

  • 反方論點與駁斥:承認反對意見,並說明為何你的立場更具說服力。

  • 結論:再次強調你的論點,並以引人深思的結尾或行動呼籲作結。

7. 編輯與修改

好的文章需要反覆修改。完成後,大聲朗讀,找出語句不順、論點薄弱或轉承不自然的段落。請其他人閱讀,以找出不夠明確的立場。

透過以上步驟,你就能寫出一篇出色的說服性文章,提出有力的論點,並以文字的力量說服讀者。

說服性文章範例:為何大學應採用四天制上課週

簡介

想像一下大學的課表,讓學生在保持更健康生活型態的同時,也能在學業上表現出色。許多大學遵循傳統的五天制上課週,但最近的討論表明,四天制課表可以帶來顯著的好處。將學術週減少一天可以提高學生的表現、降低壓力水平並減少機構成本。大學應實施四天制上課週,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福祉和學業成就。

更長的週末有助於提高學業表現

支持四天制上課週的主要論點之一是它對學業表現的正面影響。研究表明,有更多時間休息和充電的學生在課業中表現更好。精簡的課表鼓勵更專注的學習,同時讓學生有額外的一天用於學習、研究或實習。例如,科羅拉多州一所大學進行的研究發現,四天制課表的學生比傳統課表的學生獲得更高的考試分數。由於課堂時間較少但更集中,學生能更好地記住信息並更積極地參與討論。

減輕學生的壓力與身心俱疲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日益關注的問題,減少上課天數可以減輕壓力與身心俱疲。四天制上課週提供額外的一天用於放鬆、兼職工作或課外活動。這種靈活性有助於學生在學業和個人生活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許多學生努力兼顧課業、工作和社交活動,經常導致精疲力竭。通過採用四天制課表,大學可以創造一個優先考慮心理健康和學業成就的環境。

大學和學生的經濟效益

實施四天制上課週也帶來經濟效益。大學可以降低與校園運營相關的成本,例如水電費、維護費和員工薪資。在已經試驗過這種模式的州,各院校報告了較低的支出,而沒有對教育質量產生負面影響。此外,學生還可以從減少通勤成本以及膳食和校園設施支出的降低中受益。 鑒於學生貸款債務居高不下,任何可以減輕經濟壓力的節省成本措施都應認真考慮。

解決潛在疑慮

批評者認為,四天制上課週可能會導致更長、更累人的課堂時間。但是,大學可以重新安排課表,以確保上課時間維持在合理範圍。一些大學已成功實施混合模式,將面對面教學與在線課程相結合,以平衡學習負擔。其他人擔心上課天數的減少可能會降低學生的參與度,但研究表明,當學生感到更休息且更有動力時,參與度實際上會提高。

結論

四天制上課週提供了許多好處,包括更好的學業表現、改善的心理健康以及為學生和院校節省的資金。傳統的五天制模式可能不再是現代高等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大學應認真考慮這一變化,以創造一個更高效、平衡且對學生友好的學習環境。如果院校優先考慮學生的成功,那麼實施四天制學術週將是正確的一步。

在說服性文章中使用信譽、情感和邏輯

在寫作中,要達到最佳的說服效果,可運用信譽、情感與邏輯三種基本且強大的方法。這三者分別針對讀者在邏輯與情感上的不同面向進行訴求,若能善用,必能使您的說服性文章更具力量。

1. 信譽 – 建立可信度與信任感

信譽指的是作者本身的可信度。 運用信譽原則,是為了讓讀者相信您是可靠的資訊來源。 一旦讀者認可您的可信度,便會更願意聆聽並接受您的論點。

如何在說服性文章中建立信譽

  • 採用具公信力的來源: 引用來自知名機構的研究、專家意見或數據,能有效提升您的信譽。 參考這些來源,能讓讀者了解您已做好功課,並且您的主張有充分的佐證。

  • 保持尊重與客觀: 展現信譽的另一個重點在於論述方式。 描述反方觀點時,應避免使用輕蔑或過於激烈的語氣。 即使您不同意,也應以尊重的態度回應反駁。 如此一來,便能傳達您經過審慎思考,並非偏頗或一意孤行的印象。

  • 展現專業知識: 盡可能地結合您自身對該主題的知識或經驗,展現您對此議題的深入理解。 您對議題越是了解,在讀者眼中就越具可信度。

運用信譽的範例:

若您撰寫關於吸菸危害的文章,引用世界衛生組織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DC) 等著名醫療機構的資料,將有助於建立您的信譽。 例如: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指出,吸菸仍是美國可預防疾病與死亡的主要原因。」

此敘述援引具權威性且值得信賴的來源,以強化您的論點。

2. 情感 – 訴諸讀者的情感

情感是一種透過喚起讀者的情緒來達到說服目的的策略。 您希望讀者對您的論點產生共鳴,而這可以透過故事敘述、視覺圖像,以及其他能觸動情感且引人入勝的表達方式來達成。

如何在說服性文章中訴諸情感

  • 講述個人或與讀者相關的故事: 共同的經驗能產生強大的情感連結。 舉例來說,若您主張應增加學校的心理健康服務,不妨講述學生與心理健康問題奮鬥的故事,並說明他們如何能從更完善的校園心理健康服務中受益。

  • 運用富含情感的語言: 運用能喚起喜悅、憤怒、恐懼或同情等情緒的字句,能使您的論點更具說服力。 務必確保您所引發的情緒能支持您的訊息,且避免讓人覺得有操弄之嫌。

  • 運用生動的意象: 透過描繪性的語言來營造畫面感,能有效觸動情感。 舉例來說,若您主張應重視環境變遷議題,可以描繪受污染的海灘景象,以喚起讀者的危機意識。

運用情感的範例:

試想講述一位學生因服裝而遭受霸凌的故事。 透過這個個人故事,能幫助讀者在情感上與此議題產生連結,進而更可能支持您對學校制服的立場。

3. 邏輯 – 運用理性和證據

邏輯是針對理性的訴求。 這種訴求著重於提出清晰且有條理的論證,以說服讀者或聽眾,您的立場才是最合理的。 邏輯的運用包含事實、統計數據、研究以及嚴謹的論證,以支持您的主張。

如何在說服性文章中使用邏輯

  • 運用事實與統計數據: 良好的研究與數據能提供強而有力的證據,以支持您的論點。 舉例來說,若您試圖說服聽眾每週四天制的上課時間能提高學生的生產力,便可引用研究中的統計數據,佐證適當的休息能提升學業表現。

  • 納入範例與案例分析: 運用真實世界的案例來支持您的論點,能強化您的邏輯。 舉例來說,若您試圖說服聽眾對氣候變遷採取行動,便可納入與氣候變遷有科學關聯的野火或洪災案例。

  • 建立具邏輯性的連結: 邏輯的重點之一,在於以合理的方式連結各個論點。 確保您的論點之間有清晰且具邏輯性的關聯,並使用能流暢串接各論點的推論方式, 避免做出沒有根據的結論。

運用邏輯的範例:

「根據 2019 年發表於《教育心理學期刊》的一項研究,因上學時間延後而有更充足睡眠的學生,在標準化測驗中的平均得分高出 20%。 這項證據支持了充足睡眠能直接提升學業表現的論點。」

這個範例運用具體的統計數據與資料來源,從邏輯上證明了延後上學時間能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果。

結合信譽、情感與邏輯

一篇有說服力的文章,不應只仰賴單一的說服方法; 而是要結合信譽情感邏輯這三者,才能產生最強大的說服效果。

如何在說服性文章中運用說服力

遣詞用字至關重要。使用具備自信和權威的語氣,例如:「證據明確顯示」,而非「我認為」。適時運用反問、情感訴求與重複等技巧。 

撰寫說服性文章時,謹記以下要點:

1. 運用強而有力的明確語句

在說服性文章中,展現自信且具權威的語氣。透過果斷明確的語句來強調權威性。避免使用「我認為」或「似乎」等詞語,改用「證據明確顯示」或「無可否認地」等語句,使論點更具說服力及可信度。

範例:
:「我認為學校制服或許是個不錯的主意。」
強:「學校制服對於提升教育環境中的平等性與專注力至關重要。」

2. 善用反問

反問的目的不在於尋求解答,而是引發思考。在寫作中,反問能有效吸引讀者關注,並引導他們思考特定議題,而無需直接提出論點。

範例:
「當研究顯示延後上課時間能有效提升學業表現與健康狀況時,我們是否該繼續放任學生們長期處於睡眠不足的困境?」
此問題旨在促使讀者深入思考此議題的重要性,以及您所持的立場。

3. 透過重複強調重點

重複使用特定詞語或概念有助於強化論點,使資訊更易於記憶,並突顯其重要性。善用重複技巧能有效鞏固您的論點在文章中的地位。

範例:
「學生們應享有更多成功的機會。學生們需要更多時間專注於學業、睡眠,並維持健康。實施每週四天制的上課模式,將能提供學生們茁壯成長的機會。」

4. 納入反方論點

承認反方觀點不僅能展現您的公正性,同時也能提供您強化自身論點的機會。透過回應反方論點,您得以削弱其可信度,進而支持己方論點。

範例:
「反對者認為,每週四天制的上課模式將會打亂家長們的工作行程。然而,研究顯示,此模式在學業表現與心理健康方面所帶來的益處,遠遠超過其所造成的後勤挑戰。」

5. 發出行動呼籲

以強而有力的行動呼籲作為結尾,能促使讀者針對文章內容採取行動。無論是支持特定理念、改變既有觀點,或是嘗試不同的做法,有效的行動呼籲皆能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範例:
「現在,正是學校應優先考量學生福祉的時刻。讓我們立即採取行動,實施每週四天制的上課模式,為學生們創造更多成功的機會!」 

常見問題

1. 什麼是說服性寫作?

說服性寫作的目的是要讓讀者接受某種觀點或採取特定行動。它會運用邏輯、理性、證據,以及情感訴求等方式來說服讀者。

2. 說服性寫作有什麼例子?

例如,一篇針對特定政策提出正反論述的文章,便是一種說服性寫作。像是透過統計數據、專家意見,以及關於槍枝暴力對社區影響的個人案例,來提倡更嚴格的槍枝管制,就是一例。

3. 說服性寫作有哪些類型?

例如,議論文、評論文章、廣告、演講,以及給編輯的信件等,都是說服性寫作的例子。 其目的都是希望透過邏輯推理、情感訴求或道德層面的考量,來說服讀者接受某種觀點。

結論

總而言之,撰寫一篇引人入勝的說服性文章,需要周詳的計畫、強而有力的論據與充分的研究,以及運用像是 ethos、pathos 和 logos 等說服技巧。

藉由縮小主題範圍、運用可靠的來源佐證論點,並在情感上與讀者產生共鳴,你的文章就能有效地說服讀者認同你的觀點。持續練習,你將能更自然地寫出有說服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