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結構:指南、範本及學生建議

大多數的論文最好分成三個部分:引言、正文與結論。
聽起來或許簡單,但您可能會覺得難以組織思緒。常見的問題包括:找到好的論點、設計自然的轉承語句,以及確保段落間的順序合理。
在本指南中,我們將帶您逐步規劃論文,並提供引人入勝的引言範本,以及令人滿意的結論範例。同時,也提供關於如何開始並持續寫作的建議。
文章的組成部分
導言
導言是您文章的第一段,旨在介紹主題或論點,並吸引讀者。它通常包含以下三個要素:
引人入勝的開頭:一句能立即抓住讀者目光的句子。例如:「如果我們每天採取的微小行動,就能成為改善地球健康的關鍵,那會怎麼樣? 」
背景資料:簡要說明文章主題,讓讀者了解相關背景。例如,若您撰寫的是關於再生能源的文章,可以先解釋化石燃料及其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論文陳述:用一到兩句話清楚表明您的論點。例如:「投資太陽能是對抗氣候變遷最具永續性的解決方案。」
好的導言能讓讀者清楚了解文章接下來的內容。
正文
正文是文章的核心,您在其中提出主要論點,並以證據支持。通常會將正文分為數個段落,每個段落專注於一個論點。
正文段落的關鍵特徵:
主題句:每個段落都以點明該段落主要概念的主題句開始。例如:「轉用再生能源能顯著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證據:運用事實、引述、統計數據或實例來支持您的論點。例如:「一項2020年的研究指出,在風力發電普及的地區,碳排放量減少了15%。」
分析:闡述證據的重要性,並說明其與您論文主題的關聯。例如:「這證明了再生能源能直接有效應對全球暖化。」
過渡句:預告下一個段落的內容。例如:「雖然減少碳排放至關重要,但再生能源也能帶來經濟效益。」
每個正文段落都應與您的論文主題明確相關,使論述連貫且聚焦。
結論
結論應將文章整合為一個完整的整體,並再次強調論點的重要性。 結論應該:
總結主要論點:用一兩句話重述文章主旨。例如:「透過減少排放、創造就業機會和降低能源成本,再生能源在應對氣候變遷挑戰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
解釋重要性:說明您的論點為何重要。例如:「採用再生能源不僅是環境上的必要措施,更是社會發展的機會。」
結語:以引人深思的提問、預測等作為文章的結尾。例如:「現在就該擁抱再生能源,為了我們的下一代。」
一篇論文該有多少段?
一篇論文該有多少段並沒有一定的標準,這取決於你的學術程度、科目,以及分析的深度。一般來說,高中論文多為五段式,但大學論文則有更大的彈性。
不同學術程度的論文結構
學術程度 | 詳細說明 |
高中論文 |
|
大學論文 |
|
彈性運用注意事項: |
|
決定論文段落數量的考量
你可以藉由以下問題,來評估你的論文需要多少段落:
作業要求: 遵循所有關於長度和深度的具體說明。一篇 500 字的論文可能需要 4-6 個段落,而一篇 2000 字的論文則可能需要 10-15 個段落。
主題複雜度: 一般來說,你的論點或主題越複雜,就需要更多的段落來充分發展和支持論述。
分析深度: 如果你需要深入分析一個主題,就需要更多的段落來發展論點的各個面向。
經典文章結構類型
了解文章結構,能幫助你更完善地規劃內容,清晰闡述論點。以下將介紹三種常見的文章結構:時間順序、比較與對比,以及問題、方法、解決方案,並提供詳細說明與範例。
時間順序結構
時間順序法適用於依時間先後描述事件,或闡述事件間的因果關係。此方法能使故事或流程更容易理解,尤其適用於邏輯較複雜或涉及歷史演變的內容。
範例範本:
前言:
引言:以與主題相關的有趣事實或問題開頭,吸引讀者。
背景說明:簡要概述事件或過程。
主旨句:提出文章的主要論點或目的,強調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
內文段落:
事件/時期一:
內容:詳細描述第一個事件或階段。
影響:說明直接的影響或含義。
事件/時期二:
內容:概述下一個事件或階段。
影響:闡述後續的影響,以及與先前事件的關聯。
事件/時期三:
內容:呈現最後一個事件或階段。
影響:考量此事件順序的更廣泛影響或結果。
結論:
總結:回顧主要事件及其重要性。
主題重要性:強調理解此順序的重要性。
結尾:以一句具影響力的話語,為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比較與對比結構
在比較與對比的文章中,你會藉由比較相似之處、對比相異之處,來評估兩個或多個主題。此類文章主要有兩種組織方式:交替法與分塊法。
交替法範例範本:
前言:
引言:以令人驚奇的事實或問題,引發讀者興趣。
背景說明:簡要介紹要比較的對象。
主旨句:闡明比較的重點及其重要性。
內文段落:
比較的重點一:
對象 1:討論第一個對象的此一方面。
對象 2:比較第二個對象的相同方面。
比較的重點二:
對象 1:詳細說明第一個對象的另一個方面。
對象 2:討論第二個對象中相應的特徵。
比較的重點三:
對象 1:涵蓋最後一個方面。
對象 2:提供第二個對象的比較分析。
結論:
統整論點:整合所有比較的分析結果。
主題重要性:說明比較的更廣泛含義。
結尾:以一句引人深思的話語作結。
分塊法範例範本:
前言:
引言:從有趣的問題或事實開始。
背景說明:為要討論的對象設定背景。
主旨句:點出文章主要論點與關注焦點。
內文段落:
第一個對象:
重點 1:討論第一個重要方面。
重點 2:探討下一個關鍵特徵。
第一個對象,續:
重點 3:檢視第三個特徵。
重點 4:闡述最後一個特徵。
第二個對象(含比較):
重點 1:將第二個對象的各方面與第一個對象進行比較,並視情況重複。
結論:
綜合:總結兩個對象的要點。
重要性:討論比較的意義。
結尾:以一句精闢的話語作結。
問題-方法-解決方案結構
此結構適用於解決問題,或提出研究方法與解決方案。對於需要解決問題或提出評估性論點的文章,這是一個實用的架構。
範例範本:
前言:
提出問題:以引人入勝的方式提出問題。
背景說明:解釋問題的背景或急迫性。
概述方法:簡要說明研究方法。
內文段落:
問題:
定義問題:清楚闡述問題。
重要性:說明解決此問題的必要性。
方法:
先前方法:概述過去解決此問題的常用方法。
提出方法:論證此方法更為優越的原因。
解決方案:
應用新方法:展示此方法如何有效地解決問題。
說明解決方案:詳細說明此方法達成的成果。
結論:
成效:評估解決方案的成功程度。
影響:討論未來可能的情境或影響。
結尾:以行動呼籲或發人深省的體悟作結。
撰寫文章的七個步驟
一般而言,寫出一篇結構完善的文章包含七個主要步驟。這些步驟引導你從最初構思到完成最終草稿,呈現一個有意義且立論充分的論證。以下是各個步驟的簡要說明:
步驟一:理解題目要求:
在開始寫作之前,務必先了解題目的要求。這表示你必須清楚文章的主題、長度限制、繳交期限,以及指導老師所提出的所有其他要求。
步驟二:研究:
從可靠來源收集資料,以更深入了解你的主題。整理筆記和研究資料,以支持你的論點。這個步驟包括搜尋與你的主張及理由相關的書籍、文章和其他資源。
步驟三:規劃與擬定大綱:
將你的想法整理成一份大綱。選出你認為最重要的論點,以及你將如何依序呈現這些論點。大綱能讓你更清楚地看到你的論點陳述,以及你的論證如何展開。
步驟四:引言:
以引人入勝的引言作為文章的開頭。引言應能吸引讀者的注意、提供背景資訊,並明確陳述你的論點。好的引言能為整篇文章奠定基調。
步驟五:正文段落:
針對論點陳述的每個面向,撰寫一個正文段落。從主題句開始,接著提出證據和分析,最後以總結段落內容或連結至下一個段落的句子作結。確保每個段落都主題明確且具連貫性。
步驟六:結論:
在結論中,總結文章的重點,並再次說明你的論證為何重要。結論應該讓讀者感受到文章的完整性。如果能進一步指出超出特定主題的影響,或提出未來研究的方向,結論可以更長,但不應包含新的資訊。
步驟七:修改與編輯:
重新閱讀你的文章,修正文法、用字遣詞,以及語氣或風格上不一致之處。接著,檢查論證的邏輯性和連貫性。你可能需要重寫,甚至需要再次請同學審閱,才能完成文章的最終版本。
結論
總而言之,掌握文章結構對於撰寫清晰、連貫且有說服力的文章至關重要。
透過理解關鍵組成部分:引言、主體和結論,並利用有用的範本,學生可以提升他們的寫作過程。
透過練習,組織你的想法並以邏輯方式呈現將成為自然而然的事,使你能夠在任何文章作業中更有效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