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论文与AP语言:示例、写作指南与技巧

Author image
撰写者  Emily Watson
2025-08-12 18:18:27 7 分钟阅读

综合写作要求你整合多个信息来源,以支撑一个明确的论点。一开始这可能会让你感到有些难度;你该如何准确地概括这些信息来源,并以连贯有效的方式将它们联系起来呢?

在本指南中,我们将分析综合写作,并为你提供一些技巧,帮助你自信地写出有意义且有效的文章,尤其是在AP英语语言与写作考试中。你将学会如何有效地将信息和证据整合到你的论证中,同时保持清晰的思路和良好的组织。

什么是综合文章?

综合文章是一种学术写作,它整合多个来源的信息,以支持一个统一、深刻的论点或解释。与仅仅总结来源的文章不同,综合文章连接各种观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围绕特定主题形成一个连贯的视角。

综合文章是中学和大学的常见作业。英语、历史和社会科学等课程会要求学生撰写综合文章,以考察他们分析信息、识别中心主题、并利用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论证的能力。

综合文章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 解释性综合文章 – 这种文章客观地呈现事实,解释主题的不同方面,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场。其目的是告知读者相关信息,而非影响其观点。

例子: 一篇分析气候变化原因的论文,它综合了环境研究、气象学和政治学的相关研究。

  1. 论证性综合文章 – 这种文章针对某一议题的争议,选择一个立场,并利用各种来源的证据来支持该立场。其目的是运用逻辑和事实依据来说服权威读者。

例子: 一篇主张更严格枪支管理的文章,它结合了犯罪统计数据、法律研究和心理学分析。

什么是 AP 语言综合论文?

AP 英语语言和写作考试中,学生需要撰写综合论文,这是自由作答的一部分。 这篇文章旨在考察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分析多个信息来源并构建有力论证的能力。

AP 语言综合论文的写作方式?

  • 考试会提供六到七篇关于特定主题的材料。 这些材料可能包括文章、评论、图表、图片或历史文献。

  • 你的任务是确立清晰的论点,并利用至少三个提供的材料来支持你的论点。

  • 论文需要整合这些材料,将各个观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论证,而不是简单地概括每个材料的内容。

  • 你必须在文章中正确引用来源(例如,“根据来源 A……”)。

普通综合论文与 AP 语言综合论文的主要区别

特征

普通综合论文

AP 语言综合论文

目的

可以是解释性或论证性

通常是论证性

来源

作者通过研究自行选择

考试时提供

时间限制

无严格限制(取决于具体要求)

考试期间 40 分钟

引用格式

MLA、APA 或芝加哥格式

使用文中引用,如“来源 A”

研究深度

允许进行外部研究和更深入的分析

仅基于提供的材料

综合论文结构:类型与方法

理解如何构建你的文章,对于形成清晰的逻辑,有效整合多方信息来源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探讨不同的综合论文结构,包括一般建议、混合方法,以及在 AP Lang 综合论文中常用的两种结构:按主题按来源

1. 一般综合论文结构: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

引言是文章的开篇。 在此部分,你需要介绍你的主题,提供背景信息,并提出你的论点(即你的主要观点或主张)。 引言旨在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阐明本文的目的。

包含内容:

  • 引子:用引人入胜的开场白激发读者的兴趣。 可以是一个问题、一句引言、一个统计数据或一个简短的故事。

  • 背景信息:对主题或问题进行适当的解释,以便读者理解其关联性。

  • 论点陈述:你文章的主要观点。 议论文的论点应该立场鲜明。

例子:

引子:在当今世界,社交媒体用户已达 36 亿。 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是否是全球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的原因?

背景信息:社交媒体改变了人们沟通、社交和获取信息的方式。 但其日益普及也引发了人们对其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担忧。 许多人通过网络建立联系和社群,但也有人表示,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会导致孤独、焦虑和抑郁感加剧。 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复杂且多方面的,需要深入研究才能确定其全部影响。

论点陈述:尽管社交媒体在促进全球沟通和社群方面具有优势,但过度使用及平台上不切实际的生活描绘,是导致焦虑、抑郁和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2. 正文段落:综合分析

每个正文段落都应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展开,以支撑全文的论述。这里的“综合分析”指的是在段落中整合多个信息来源,而非将它们彼此割裂地单独讨论。

段落应包含的要素:

  • 主题句: 提出段落的核心观点,并与文章的中心论点紧密相连。

  • 整合信息来源: 每个段落应引用至少两个信息来源作为论据。切忌简单罗列各来源的内容,而应展现它们之间的关联与呼应。

  • 分析与论述: 阐释论据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如何支持你的论点。 挖掘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

  • 反驳(如适用): 考虑与你的观点相左的立场,并运用更多证据或严谨的逻辑推理加以驳斥。

  • 过渡句: 自然流畅地引出下一段的内容。

例子:

正文段落 1:  

主题句: 若能合理利用,社交媒体可以构建重要的社交网络和支持系统,从而改善用户的心理健康。

整合信息来源: Smith 等人 (2020) 的研究表明,在线互助社群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提供了一个安全空间,供他们分享经历、交流情感,从而提供支持。 此外,Turner (2019) 强调,即使相隔千里,社交媒体也能帮助人们与亲友保持联络,从而缓解孤独感。

分析与论述: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社交媒体确实能够增强个体的归属感和社群意识,尤其是对于那些因地理或社会因素而感到孤立的人群。 例如,罹患罕见疾病或精神障碍的患者可以通过加入相关社群,分享彼此的经历来应对困境,从而显著减轻孤独感。

反驳: 诚然,有人认为线上互动缺乏线下交流的深度。 然而,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可以在不完全取代线下关系的前提下,对其进行有效补充,从而带来诸多益处。

过渡句: 然而,在肯定社交媒体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危害。

3. 结论

文章的最后一句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并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点包括:

  • 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重述中心论点。

  • 概括文章正文部分讨论的主要内容。

  • 加入一段引人深思的陈述、行动号召,或引发读者思考的总结。

例子:

重述中心论点: 社交媒体在诸多方面有益,但过度使用或被动浏览会对心理健康造成显著风险。

概括要点: 本文探讨了社交媒体的积极与消极影响,指出它既能促进人际连接和互助,也可能导致焦虑、抑郁以及对身材的不满。因此,有意识地使用社交媒体以减轻其负面影响至关重要。

总结: 展望未来,个人,尤其是年轻用户,培养健康的社交媒体使用习惯至关重要,以确保这些平台成为支持的来源,而非压力之源。

2. 混合式方法:复杂,不建议用于 AP 英语写作综合论文

混合式方法结合了逐点论证和按来源分析的优点。 这种方法允许你在每个主体段落中引用多个来源,并将它们直接与你的主要论点相关联。 缺点是这种方法较为复杂,对于 AP 英语写作综合论文而言,在考试有限的时间内操作难度过大。

方法解析:

  • 在每个段落中,你将论点和来源混合使用。

  • 每个段落可以包含来自多个来源的观点和证据, 综合这些内容来支撑你的整体论证。

  • 这种结构的优势在于它能将多个论点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有凝聚力的整体。

混合式方法示例:

引言:

  • 介绍气候变化这一议题及其日益增长的紧迫性。

  • 论点:尽管政府和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个人也必须通过改变消费习惯来积极参与。

正文段落 1:

  • 主题句:政府的介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因素。

  • 来源 A:政府可以推行诸如碳排放税之类的政策 (来源 A)。

  • 来源 B:来源 C 指出,政府法规已被证明在瑞典等国家成功地减少了碳排放。

  • 综合:这些政策行之有效,但只有当公民也减少个人碳足迹时,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正文段落 2:

  • 主题句:消费者行为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来源 D:研究表明,减少肉类消费可以显著降低个人碳足迹 (来源 D)。

  • 来源 E:同样,来源 F 认为,减少家庭能源消耗对于实现长期环境可持续性也至关重要。

  • 综合:虽然个人的努力看似微小,但汇集起来便形成了一种集体推动力, 可以对政府行为形成有效补充。

结论:

  • 重申政府的介入个人的积极行动对于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均不可或缺。

为何不推荐用于 AP 英语写作:

  • 这种方法可能非常耗时,因为它要求你在每个段落中同时兼顾来源整合和论点展开。

  • 你可能会时间不足, 无法充分阐述你的观点。

3. 按主题(逐点分析):推荐用于 AP 语言综合论文

这种组织结构不是按资料来源,而是按主题或要点来组织论文的主体段落。 这样,你就可以讨论不同的论点或方面,并为每个论点提供来自不同来源的证据支持。

工作原理:

  • 每个主体段落都应包含一个支持中心论点的主要论点。

  • 在每个段落中,整合多个与该论点相关的来源的证据。

  • 这种结构易于管理和执行,对于时间有限的 AP 语言论文至关重要。

按主题结构示例:

引言:

  • 主题介绍和论点:社交媒体的兴起对社会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尤其是在沟通和心理健康方面。

正文段落 1:

  • 主题句:社交媒体在某些方面改善了沟通

  • 来源 A:研究表明,社交媒体将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起来(来源 A)。

  • 来源 B:同样,来源 C 强调了社交媒体如何促进专业人士建立联系。

  • 综合:社交媒体是连接人们的强大工具,尤其是在数字时代。

正文段落 2:

  • 主题句:社交媒体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 来源 D:研究表明,过度使用社交媒体会导致抑郁症(来源 D)。

  • 来源 E:来源 F 还讨论了社交媒体对身体形象和自尊的影响。

  • 综合:如果不加以注意,这些负面影响可能会超过其益处。

结论:

  • 重申论点,并总结社交媒体对沟通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为什么推荐用于 AP 语言:这种方法简单直接易于理解。 它可以让你清晰地组织思路,同时整合多个来源来支持每个论点。

4. 依来源:一种不同的综合文章写作方法

依来源的结构中,每个段落专注于一个来源,比较其观点及其如何支持你的论点。这种方法在 AP Lang 综合文章中较少使用,但如果作业要求对来源进行深入分析,则可能很有帮助。

写作方式:

  • 每个段落重点讨论一个特定来源及其对论证的贡献。

  • 在概括来源的主要观点后,你需要综合这些信息,并将其与你的论点联系起来。

  • 这种结构更强调来源本身,而非其支持的主题。

示例:依来源结构

引言:

  • 介绍主题,并提出关于快餐对健康影响的清晰论点。

段落 1:

  • 重点分析来源 A,一项关于快餐消费与肥胖之间关系的研究。

  • 概括该来源及其研究发现。

  • 综合:该研究突出了快餐的负面影响,与更广泛的健康问题一致。

段落 2:

  • 重点分析来源 B,其探讨了快餐行业的经济效益。

  • 概括来源中提出的经济观点。

  • 综合:虽然快餐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但这些效益无法抵消其长期的健康危害。

结论:

  • 总结关键论点,并强调尽管快餐具有经济效益,但其健康风险不应被忽视。

为何在 AP Lang 中较少使用:在考试中快速整合多个观点时,这种方法可能比较耗时且效率不高。但是,对于需要单独分析每个来源的解释性文章,它可能很有用。

综合论文提纲

通用综合论文提纲模板

📌 I. 介绍

  • 引言

  • 背景信息

  • 论点

📌 II. 正文段落(推荐3-4段):

  • 主题句

  • 整合多方来源

  • 分析与评论

  • 反驳论点(如果需要)

  • 过渡句

📌  III. 结论:

  • 重述论点

  • 总结要点

  • 总结思考

基于主题的结构

📌 I. 介绍

  • 引言,以吸引读者。

  • 问题背景。

  • 论点,概述关键主题。

📌 II. 主题 1

  • 来源 A 对主题 1 的观点。支持证据或关键论点。

  • 来源 B 对主题 1 的观点。支持证据或对比观点。

📌 III. 主题 2

  • 来源 A 针对主题 2 的讨论

  • 来源 B 针对主题 2 的讨论

📌 IV. 主题 3 (如果适用)

  • 按照相同格式继续讨论其他主题。

📌 V. 结论

  • 重述论点。

  • 总结关键主题与见解。

  • 给出总结思考或行动号召。

基于来源的结构

📌 I. 引言

  • 引人入胜的开头和背景信息。

  • 引出文献来源的中心论点。

📌 II. 来源 1

  • 讨论来源 1 中关于主题 A 的内容

  • 讨论来源 1 中关于主题 B 的内容

📌 III. 来源 2

  • 讨论来源 2 中关于主题 A 的内容

  • 讨论来源 2 中关于主题 B 的内容

📌 IV. 来源 3 (如果适用)

  • 如果还有其他来源,请按照相同格式继续。

📌 V. 结论

  • 重申中心论点。

  • 强调各来源之间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组合结构

📌 I. 引言

  • 介绍主题和文献来源。

  • 陈述中心论点。

📌 II. 多个来源共同关注的关键主题

  • 第一个关键点:多个来源均有讨论。

  • 第二个关键点:多个来源均有讨论。

📌 III. 重点关注某个关键来源

  • 讨论对论证影响重大的关键来源。

📌 IV. 综合其他主题

  • 根据需要,继续整合观点和来源。

📌 V. 结论

  • 重申中心论点并总结研究结果。 

应该选择哪种结构?

  • 按主题 → 最适合比较不同观点在关键主题上的差异。

  • 按来源 → 最适合详细分析每个来源。

  • 组合方法 → 最适合需要深度分析的复杂论证。

如何完成 AP 英语综合写作

当你第一次阅读 AP 英语综合写作题目时,你可能会感到困惑。 如何整合多个来源的信息,形成一个有力的论点?我们将通过一个例子,讲解如何有效地完成 AP 英语综合写作。

示例: https://secure-media.collegeboard.org/apc/ap06_englang_synthesisessay2.pdf

题目的关键要素

题目通常会引入一个全球性议题——例如入侵物种。入侵物种是指那些被引入新环境后,对当地环境和经济造成危害的非本土动植物。

  • 任务:题目会要求你评估,企业或政府机构在引进可能成为入侵物种的物种前,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 引用来源:题目会提供七个信息来源。你必须从中选取至少三个,整合到你的论证中,以支撑你的观点。简单地复述信息来源是不够的,你需要将它们有机结合,服务于你的论点。

下面是写作该类文章的步骤分解:

1. 引言

分析与解释:

  • 引言:首先,简明扼要地指出问题所在,为文章奠定基调。不必过于深入,但要清晰地概述你所要探讨的问题。

  • 论点:你的论点应直接回应题目。 在本例中,你需要明确指出,在引入非本土物种之前,必须认真评估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关键因素。

  • 本部分的作用是介绍文章的背景,并提出你针对题目的核心论点,引导读者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示例:

Invasive species, or non-native plants and animals introduced to new environments, pose serious risks to ecosystems, economies, and public health. As globalization accelerates, the intentional or unintentional introduction of such species has become a pressing issue. Before transferring a hardy but non-indigenous species to another country, a government agency or business must consider the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of such an action. These considerations are critical because while some species may provide short-term benefits, their long-term effects could be disastrous for both the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2. 正文 1:环境影响

分析与解释:

  • 主题句:首先,明确与背景相关的关键因素,在本例中即为环境影响。主题句概括了本段的核心思想。

  • 论据支撑:为了支撑你的观点,你需要引用题目提供的论据。例如,你可以引用来源 B 中 Dybas 对非本土物种传播疾病的描述,以及来源 A 中关于入侵物种破坏当地生物多样性的论述。

  • 论点联系:阐述这些论据如何支持你的整体论点(即充分考虑环境影响的重要性)。通过 SARS 爆发和香脂冷杉蚜虫灾害等例子,证明物种迁移确实会导致环境危害,从而强化你的论点。

  • 结论句:最后一句应再次强调,在物种迁移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环境评估。

示例:

One of the primary factors that must be considered is the potential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introducing a non-native species. According to Source B (Dybas), non-native species can spread diseases, disrupt ecosystems, and threaten native biodiversity. For example, in the case of the SARS outbreak in 2003, the disease was transmitted by an exotic animal, the civet, which was inadvertently brought into new environments through global trade. This exemplifies how the movement of species can have unintended and harmful effects on both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A similar risk is pos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invasive plants and animals that can outcompete native species for resources, leading to the extinction of indigenous plants and animals. This has been seen in cases lik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lsam woolly adelgid to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devastated balsam fir trees (Source A). These examples underscore the need for stric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s before transferring non-native species to new regions.

3. 正文 2:经济考量

分析与解释:

主题句:本段介绍另一个因素——经济考量。主题句应该直接说明引入外来物种的经济风险。

支撑证据:在本节中,我们使用资料 C 和资料 D 作为支撑证据。资料 C 提供了一个例子,说明如何利用外来物种进行水产养殖以提高产量;而资料 D 则强调了引入某种病毒对木瓜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

连接到论点:这些证据的解释都围绕着未经充分考虑而引入物种可能造成的长期经济损害。 这里的重点在于权衡长期风险和短期经济利益。

影响分析:请注意我们不仅分析了资料本身,还分析了它更深层次的含义,阐述了如何将证据与论点联系起来,使其更具说服力。

示例:

In addition to environmental risks, the economic impact of introducing a hardy but non-native species must be carefully evaluated. While non-native species may be imported for economic reasons—such as for use in agriculture or aquaculture—they can often have unforeseen negative consequences. Source C (Hewitt et al.) discusses the increasing role of aquacultur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re businesses import species from other regions to boost food production. Howev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se species can cause long-term economic harm if they disrupt local ecosystems, damaging industries that rely on native species. The case of papaya farming in Hawaii illustrates this issue, where the introduction of a virus from an invasive species nearly wiped out the local papaya industry (Source D). This highlights the need for businesses to assess the long-term economic viability and risks of introducing non-native species, rather than focusing solely on short-term gains.

3. 第三部分:社会与伦理考量:

分析与解释:

  • 主题句:介绍社会与伦理考量。应着重强调思考物种迁移对人类及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

  • 证据与解释:此处引用资料来源 F(关于蔗蟾)旨在说明引入外来物种可能对当地居民和环境产生意料之外的后果。

  • 伦理角度:本段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事实陈述,更侧重于道德层面的权衡。物种迁移的伦理影响超越了经济和环境风险,学生应当深入探讨这些考量因素。

  • 反思:通过在段末提出伦理问题,我们促使学生对决策过程进行更深入的反思,鼓励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不仅要考虑事实本身,更要关注其广泛的社会影响。

示例:

Beyon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concerns, the social and ethical implications of transferring non-native species must also be considered. Introducing species that could potentially harm human health, damage livelihoods, or displace local populations is a major ethical issue. Source F (Spotts) highlights the disastrous effects of introducing cane toads to Australia in 1935. Initially, these toads were imported to combat pests in sugar-cane fields, but they quickly became a widespread nuisance, poisoning predators and threatening local wildlife. The ethical question arises when considering the potential harm such species can cause to local communities. Should businesses or governments prioritize economic gain over the well-being of local populations and ecosystems? These questions require careful thought before making decisions about transferring non-native species.

4. 结论:

分析与解释:

  • 重申论点:总结要点,强调在决策中必须综合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

  • 回顾证据:再次简要提及引用的文献来源,说明它们如何自始至终支撑了本文的论证。

  • 总结性思考:以富有启发性的思考作结,鼓励读者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决策过程。这一部分总结全文,发人深省。

示例:

In conclusion, when transferring a hardy but non-native species to another country, businesses and government agencies must consider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the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social consequences. While the introduction of non-native species may offer short-term benefits, the long-term risks—such as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economic loss, and social harm—can outweigh these benefits. The examples discussed in the sources,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lsam woolly adelgid, the papaya ringspot virus, and the cane toad, illustrate 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such actions. Therefore, careful risk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studies, and ethical consideration are essential before making decisions about the importation of non-native species. By weighing all these factors, businesses and governments can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that protect both the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常见问题

我应该使用哪个时态?

对于 AP Lang 综合论文,在引用文献来源或其信息时,请使用现在时。例如,“来源 A 指出……”或“来源 B 显示……”。 这样做是为了使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当前所讲述的内容上,而不是已发生的事实。

文献来源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什么?

要评估每个来源的立场,请通过动词来判断作者的语气。 如果是论证性较强的来源,可能会使用“争辩”、“强调”或“反对”等动词。 如果是以研究为基础的来源,可能会使用“补充”、“陈述”或“发现”等动词。 如果来源旨在支持某种立场,可能会使用“警告”、“预测”或“建议”等动词。 请留意这些动词,以便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立场,从而更好地进行您自己的分析。

一篇综合论文应该写多长? 

通常,一篇综合论文包含 4-5 个段落(大约 600-800 字),包括引言、2-3 个综合多个来源信息的正文段落,以及结论。

综合论文与议论文有什么区别?

综合论文:综合论文的目的是整合和评估来自多个来源的信息,从而形成一个有条理的论点。 写作的目的是综合信息,而不是为了辩论。

议论文:对某个问题采取明确的个人立场,然后用个人知识、经验或研究得出的证据来支持您的立场。 

一篇好的综合论文应该有什么样的结构?一个好的结构包括:

  • 引言: 介绍论文的主题和您的论点。

  • 正文段落:每个段落讨论一个因素,并引用多个研究中的证据。

  • 结论: 总结核心信息,并重申论点或总结来源的重要性。

在文章中可以使用我们自己的知识吗? 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吗?

对于综合论文,主要的论据支持应来自题目中提供的文献来源。 尽管您的个人观点不是文章的重点,但如果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或相关的历史背景可以强化您的论点,那么它们可能会很有用。 请记住通过综合文献来源来支持您的论点,而不是依赖您自己的知识。

结论

以上就是关于综合论文的全部内容。它旨在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信息,从而构建一个有力的论点。

我们还讨论了如何应对 AP Lang 考试。关键在于专注于给定的证据,阐述这些来源如何支持你的观点,并在结尾强调你所讨论内容的重要性。很简单,对吧?